他深刻指出:“提升观众的电影鉴赏力是极为艰巨的任务,而降低这一标准则相对容易。正如今天的情况,提高观众的电影鉴赏水平需要投入巨大的努力,而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这种挑战。” 十年前,票房突破十亿是一个难以企及的事业。徐峥的《泰囧》成为第一部国产影片实现这一目标后,现在已经有95部国产电影达到了10亿以上的票房。这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于票房讨论,也使得“唯票房论”的流行日益增强。吴京在2017年的《战狼2》和2019年的《流浪地球》成功打破了华语影史上的多项纪录,这两部电影创造了一股关注票房潮,并且很多时候被拿来用来衡量一部影片好坏。
然而,虽然票房数字令人瞩目,但它并不能全面代表一部电影的质量。有时,一些烂片也能获得高额收入,如《十年一品温如言》,这是一例因档期和宣传而取得成功,却在银幕上几乎没有内容可言,只是在幻灯片上播放就能吸引人群观看。
从华语市场中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冲动型、口碑型,无奈型与上当受骗型。在前30名内,有四部评分低于6分的烂片,在前五名内全部评分超过7分。而这九个案例很好地展示了四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前任3:再见前任》和《战狼2》的成功来自于情绪调动,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了他们购买门票;另一方面,《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的口碑无限可能让它们成为了热门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唐人街探案3》的高票房并不代表其质量,而是因为预售阶段获得了大量期待,以及报复性消费带来的高首映日销售额。不过,由于恶评满天,它最终未能维持长期商业表现,因为观众转向其他能够引发共情的情感剧集——比如陈思诚执导的大获成功之作《你好,李焕英》。
此外,还有一些因期待或是悬念而获得高预售成绩但最终证明是个烂片,如《唐人街探案3》、《捉妖记2》,这些都属于上当受骗型。当发现这些电影实际内容并不符合他们所抱有的期待时,他们迅速放弃观看,这导致排队人数大幅下降。
总结来说,只有那些靠口碑推广成名才能用最高评价来衡量某个影片是否优秀;其他类型都不可取。海外市场同样如此,比如经典佳作《教父》,尽管投资只有600万美元却赢得国内外9.0+评价以及全球2.45亿美元收入;反过来,《速度与:特别行动》(Speed & Furious 7)即便口碑差,其全球累计收入达到8.5亿美元,表明只凭喜闻乐见就无法判断一部作品是否精良。此外,就像王家卫这样的艺术家,他虽然遭遇过失败,但他的作品深度、高度个人化、美学造诣等特点,使其影响力持续存在,即便在失利时也不应轻易断定其所有作品都是烂画面。
因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简单或直接的手段能够准确把握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民真正对艺术品质的一般态度,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且价值观念也是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但关键问题还是要如何培养我们的欣赏能力,不仅要了解专业知识,更要学会享受细腻的情感体验,以此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去体验艺术世界,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发展与提升过程。而不是单纯依赖某种数据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