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版「爱发电」平台:帮创作者一年挣9个亿的模式终于来袭
在微博上,一场名为「爱发电」的粉丝赞助网站风起云涌,掀起了动漫界的一片波澜。这种看似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一种对创作者和创作的支持,有点像众筹,又有点像粉丝会员俱乐部。其实,这种模式由美国平台「Patreon」原创,已经在国外深受欢迎。
从众筹到「Patreon」,这两者都源自于对项目制众筹网站的理解。一旦达标,项目即宣告成功。但是,对于很多细水长流的创作者来说,这种一次性资金无法维持日常创作。这正是「Patreon」与「爱发电」不同之处:它们设计得更适合长期持续创作的人,更接近我们认知中的打赏,没有时间限制和金额限制,只需按月提供赞助,为创作者提供了长期收入保障。
这些模式源自欧洲贵族扶持艺术家的传统,既不会给赞助者造成经济压力,也能让创作者不再依赖广告。截至2017年10月末,Patreon已经帮助79,420位海外独立音乐人、画师、视频制作者等获得1.5亿美元收入,而这一成功证明了其可行性。
但对于国内环境而言,该模式是否可行?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在国人的版权意识和价值观念下,在内容付费大环境中推行这样的模式也逐渐变得可行。在微博上的推荐和实际操作中,不少国内插画漫画家、小说家甚至第一天就获得了一千元以上的小额收入。这足以说明国内粉丝对“付费”的接受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无论对于粉丝还是对于創作來說,這種方式都是雙贏的事。它讓創意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專注於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創造,而不是為生計奔波。此外,它還允許粉絲們與他們喜愛的人直接互動並支持他們,這樣的情感連結往往比任何金錢更珍貴。
随着文化艺术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形式,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都将出现更多类似的创新支付解决方案,为那些追求非物质回报并愿意为之投入实际行动的用户群体带去新的选择。而这个过程,也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向更加专业化、高效率方向发展,同时促进艺术家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素养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