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青春》——一部将几位年轻学子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故事,以他们知识报国的旅程在时代背景下展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气节、血性和风骨。剧中,青春励志历史剧《战火中的青春》的一句台词:“慷慨赴死易,委屈求生难,我们应当为我国家和民族,死中求生留下火种,中国奋起复兴更需人才”,深刻触动人心。
该剧以青年学子为核心,将他们在家国巨变时期的抉择与理想信仰的历练相结合,让自己的标杆在岁月里焕发出新的光芒。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无兵器的人民师生挺起了科学救国的大旗,他们南迁成立西南联大,为保留高等教育而努力。主演王鹤棣、周也、王羽铮和叶祖新等人的热度也为作品增添了一份魅力。
剧情设计让观众的情感激荡,本以为年轻演员扮演角色的尝试会带来冒险,但王鹤棣、周也等人却塑造出了不错的人物形象。除了这些角色,程嘉树饰演的发小毕云霄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其多个镜头充满张力。
饰演毕云霄的是多次出现在《九州天空城》、《刘墉追案》、《锦绣未央》的王羽铮。在剧中,毕云霄出身军人家庭,当看到国家受欺凌时,他迫切想要上前线保卫国家,但后来他选择读书走另一种救国之路。
王羽铮谈及毕云霄时显得异常激动。他解释说,在整部戏里,这个角色的命运经历了波折打击不断,从小他性格热血激昂爱国,有时候莽撞。当父亲牺牲后,他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让他学习,是为了改变武器落后的局面,“他的战场是在课堂”。
对于这个成长过程,王羽铮详细研究资料,并探究那个年代青年的生活背景与思想。他还获得了来自父亲对角色的启发。他的父亲毕业于清华汽车系,是一名工程师,也是那个年代清华热血青年之一。当得知儿子出演这个角色,他高兴不已,因为儿子能再次表达当初自己的一些事情。
有一场戏是毕云霄得知父亲牺牲,而哥哥来报信。由于对角色的理解,与导演商量将第一句“父亲”改成了“他”。这表明,在那段时间内,对于父母所做决定,不理解而有恨。这正如他本人曾经不能理解父母直到60岁还活跃工作岗位创业一样。在表演这一场戏的时候,他发现了解到了这种“不理解”。
由于有着这样的家族背景,以及与父母亲之间的一些“不理解”,在表演这场戏时没有急忙表现悲痛,而是逐渐递进至最后,只有当被压在地上的时候才喊出了声声“爸”。他的极具感染力的表现,使观众们都沉浸于悲痛之中,被许多称赞其处理方式既细腻又恰到好处。
两位亲人的相继离世,让毕云霄如梦初醒。他开始努力学习物理知识,要研制最强大的武器,让战场上的将士免受炸弹伤害。而通过这样的体验,他收获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无论是从军还是求学,都让人们感受到那股满腔热血,那是一种真正美丽的青春。而对于自己饰演毕云霄这一角色来说,也许三四年前可能无法完成,现在已经用尽全力奉献给它,这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