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正忙碌地选择着。从年初至今,他们先后追完了《开端》、《人世间》两部爆款剧,借着《猎罪图鉴》的热潮,又开始在上线的《余生,请多指教》、《影帝的公主》、《与君初相识》和《心居》中进行探索。题材类型涵盖了时间循环、现实主义、悬疑、仙侠、都市爱情等,但除了《猎罪图鉴》,其他全都是IP改编作品。这并非意外,因为回顾近十年的影视行业,尤其是剧集市场,IP改编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1年,《步步惊心》和《甄嬛传》的热播,让网文IP进入制作端视野。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原创,改编显然是一条“捷径”,也由此成为热潮。事实证明,IP改编剧不仅可以捧演员、为影视公司树招牌、引领创作风向,还能在关键时刻助推视频网站一把,如2017年的《盗墓笔记》推广了会员模式,而2019年的《陈情令》打开了超前点播的大门。
有的人尝到了甜头,所以自然有更多人愿意放手一搏。据从业者们回忆,2012年到2014年间,IP的版权费就已经上涨近10倍;到了2015年,头部IP可以卖到大几千万乃至上亿。而这种涨幅在当时属于普遍现象,更夸张的案例也不是没有见过。
不过,如今的情况却让这个话题有了新的讨论空间。这两年资本已逐渐带着热钱离场,而平台近来也在收缩战线,加之影视寒冬期尚未结束,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寒意与变化。一方面,只剩下高峰期十分之一的成交量,一些中腰部IP处境尤为艰难,但头部资源仍然有人市有人价,“头部作者光是大纲都能卖到一两千万”;另一方面,《人世间》的爆款显示出主旋律回流和现实题材抬头的情景。
值此关键节点,我们想了解一下,当泡沫消失,又要如何继续借力于这些作品书写未来?行业降温,对于那些曾经被追捧过但现在价格昔日何如?
被问及当下的头部IP价格时,一位制片人陈益韬给出了答案:“跟一线演员差不多。他解释说,如果是马伯庸,那肯定要两三千万,一千五可以买到丁墨的一手稿,我说的已经是腰斩后的价格,以前那些大IP过亿的时候,也有一些。”
所谓的过去,是指的是2016年之前,由于经过数年的争相抢购,上述趋势形成。当那时候出现的事迹,比如顾漫将电影版权以数十万元出售给乐视,在版权到期后以七位数转手卖给光线,这样的涨幅并不罕见。在那个年代,有些项目甚至因为数据而轻信而导致决策上的错误。
然而,如今的情况不同。此刻,不同的地缘政治形势对内容产生影响,同时网络文化环境变迁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些问题。而且,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随着预算减少,对于投资组合来说,即便是最好的投资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保证持续盈利,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机遇,因为它要求我们更加精准地评估风险,并寻求更高效率更稳定的增长路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内容创作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都存在许多新挑战和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够适应并利用这些变化,那么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有可能找到突破口,从而确保我们的业务保持竞争力,并且长久繁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