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最难的,是提高观众的电影欣赏水平,这需要花大力气,而降低它是容易的,现在正是如此。因此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电影鉴赏能力,在这方面培养观众,这是项极困难但又有挑战性的工作。”十年前,票房破十亿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徐峥的《泰囧》成为第一部票房破十亿的国产电影之后,现在已经有95部国产电影达到了10亿以上的票房。由此开启了大家对票房的讨论,票房能否代表一部电影的好坏也逐渐成了热门。
唯票房论的流行源于吴京。他在2017年的《战狼2》和2019年的《流浪地球》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战狼2》的56.95亿和《流浪地球》的46.88亿分别打破了华语影史上的多个记录,让大众开始关注并且很多时候都拿票房说事。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有些高票数背后可能隐藏着不那么光鲜的情形。
例如,《十年一品温如言》,尽管只得到了2.7分,但首日便突破亿元。这说明有些时候,高票数并不一定代表电影质量,因为它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档期、宣传等,与真正创作本身关联度不够。
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华语市场中存在不同的类型:冲动型、口碑型,无奈型与上当受骗型。比如,《唐人街探案3》、《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功夫瑜伽》,虽然它们都是评分低于6分的小品,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依然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地位。而相反,《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尽管评价不是特别高)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现则体现出口碑型或无奈型的情况。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将这些分析应用到国际市场,也许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对于“好片”和“烂片”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不少外国导演深知这一点,他们通过讲述故事来触及人们内心深处,而非仅仅追求短期利益或盛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样的复杂性,大部分普通观众只是希望享受到简单而直接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能够提升他们对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理解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人轻易用单纯的一张纸(即:票房)来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成功了。此时,一切都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