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东鸭绿江断桥到厦门演武大桥,一场路演活动在志愿军战士的出征起点上拉开帷幕,与观众们互动交流,让银幕内外的情感共鸣成为了此次活动的亮点。
影片主创们由北至南走过一座座城市,与观众分享感受。在现场,有志愿军老兵,有高校学生,有耄耋老人,也有十岁稚童。不同身份年龄,不同地域口音,却以共通的情感讲出对志愿军英雄先辈的崇敬之情。
路演中,观众们给予了影片高度评价,使《志愿军:雄兵出击》成为今年国庆档口碑评分最高的影片。一次邀约,不远千里!与“工信七子”回溯烽火岁月与历史荣光,“工信七子”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际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的国防类高校。
70多年前,它们见证了中国国防一步步成长,不断壮大。在9月,应剧组邀请,“工信七子”的学子们首次亮相电影全国首映典礼上,他们纷纷“晒”出了学校参与设计与制造的“国之重器”,喊出了“为国铸剑,强国有我”的响亮口号。
无论是航天航空领域,或海上军备力量,以及关乎民生的前沿科研重器,都在70多年前的历史映照下焕发着令国人骄傲的利剑光芒,在青年学子中掀起了一股向志愿军前辈展示盛世中国致敬浪潮。剧组所到每一所国防高校,都得到了学子的热情回应。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同学讲起上世纪五十年代800多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扎根龙江建设龙江故事,并喊话电影:“你们说‘已经看到新中国的战士,是不会辜负我们的’,而今日的青年人,也不会辜负你们期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子们骄傲地展示了学校参与研究制造海洋重器模型,还唱起建校70周年的歌曲《1953》,宣示强国产业担当;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抗美援朝故事深深共情:“上到军长、下到士兵,每一个英雄其实都是会流血、会怕疼的人。”;在南京理工大学参观南理工兵器博物馆,看到了从抗美援朝战争到今天战争技术发展历程。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代表分享自己与抗美援朝渊源并介绍知名校友参与设计飞机模型,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被空天报国の铮铮誓言所感动等等。
光影为桥真挚互动,《志愿军:雄兵出击》用光影追寻历史时代脉络定格万千英雄身影。导演陈凯歌面对意气风发学子的感慨道:“《志愿軍:雄兵出擊》講述的是70多年前的故事,但是又好像講的是每一個時代披荆斩棘中國青年的故事。”
编剧张珂由衷地说:“每一所國防院校其实都是一所醫科大學,将‘火力不足恐惧症’醫好。”朱亚文寄语青年学子:“相信看完電影後,你們一定能激起更多勇往直前的力量。”
作为松骨峰三连战士扮演者魏晨、尹昉、陈飞宇表示:“如果先辈看到今日祖國和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驕傲!”通过这一次特殊校园放映之旅,《志願軍:雄兵出擊》的劇組希望传递昔日先輩钢铁意誌與不屈精神,同时展示赓续抗美援朝精神國防學子的青春風貌,为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贡獻更加堅硬的心靈支持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