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青春》——一部将年轻学子救亡图存之路编织成诗篇的剧作。在这场历史的大背景下,几位青年学子以知识报国为己任,他们展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气节、血性和风骨。剧中的一句台词:“慷慨赴死易,委屈求生难,我们应当为我国家和民族,死中求生留下火种,中国奋起复兴更需人才”,深刻启示人心。
通过呈现历史故事的框架,以青年学子的视角切入,将他们在家国巨变时期所面临的抉择与理想信仰的历练相结合,让观众感受到那段岁月的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无兵无粮却有志存高远的人们,用科学救国的大旗引领着西南联大的成立,为高等教育保住了薪火。
主演王鹤棣、周也、王羽铮等人的实力不仅让剧情热血沸腾,更塑造出了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饰演毕云霄的王羽铮,他在多个角色间跳跃且精准地捕捉了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使得毕云霄这个角色在观众心目中“立住”。
王羽铮谈到饰演毕云霄时,不掩其激动。他讲述了毕云霄从小对国家爱护到后来理解父亲课堂是战场这一转变,以及他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父亲未竟的事业。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角色的深入研究以及与父亲共同生活经历中的启发。
有一幕戏份令观众印象尤深,那就是毕云霄得知父亲牺牲而哥哥前来报信时。出于对角色的理解与商量导演,王羽铮将第一句“父亲”改成了“他”。这是因为当年的小毕云霄无法完全理解他的父母,而这种不解正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最终,在亲人们相继离世后,毕云霄决定投身学习物理知识,以研制出能保护士兵免受炸弹伤害的武器。这也是王羽铮个人人生的体验之一,无论是在军旅或书院,都是一股浓烈的情感与热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盛放。而对于饰演此角色的自己来说,“再像三年前一样,我也未必能做到。我用了很长时间在那个时候奉献了最好的毕云霄,这是人生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