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青春》——一部以几位年轻学子为主角,探索救亡图存知识报国之路的历史剧。它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展现了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血性和风骨。剧中的一段话,“慷慨赴死易,委屈求生难,我们应当为我国家和民族,死中求生留下火种,中国奋起复兴更需人才”,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心。
通过呈现历史故事的基础上,以青年学子为切入点,该剧联系到家国巨变之时的抉择,让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在岁月历练中有了崭新的标杆。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手无寸铁的师生擎起了科学救国的大旗,他们南迁成立西南联大,保住高等教育的薪火。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拥有高人气演员如王鹤棣、周也、王羽铮、叶祖新等人的共同参与,为作品增添了一定的热度。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本以为青年演员来担纲角色会是不小的冒险尝试,但没想到他们都能塑造出不错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饰演毕云霄角色的王羽铮,他在多部电视剧中多次亮相,如《九州天空城》、《刘墉追案》、《锦绣未央》等。他在该剧中的角色命运可谓波折打击不断,从小他性格热血激昂爱国,也正因如此有时会十分莽撞。当看到国家备受欺凌之后,他第一个站出来要上战场保卫国家,一心想着参军到前线打仗,就像父亲和哥哥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父亲并不想让他走这条老路,他也因此总是和父亲斗气,最终在哥哥劝说下他才明白父亲之所以让他学习,是为了改变国家武器落后的局面,“他的战场在课堂”。
对此经历,王羽铮非常用心地查阅资料,并努力探究那个年代青年的生活背景与人物思想。而他的父亲毕业于清华汽车系,是一名工程师,在知道儿子出演该角色后,对其充满赞赏,因为这个角色的成长经历与自己当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有一场戏是毕云霄得知父亲牺牲,哥哥来报信,当时毕云霄对“父亲”这一称呼感到愤怒,这也是因为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不能像兄长一样去参加战争,而只能选择读书。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以及与导演商量,将第一句“父亲”改成了“他”,这是因为毕云霄当时对父母亲决策感到不解而产生的情感冲突。这是一个关于理解与被理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家庭关系复杂性的问题,它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痛苦。
最终,在处理悲痛情绪方面,无论是在表达或是在回顾,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细腻张弛,有力地触动了观众的心。整个过程中,不仅展示了一代人的坚韧不拔,更给予我们一种对于生命价值及个人追梦精神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