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以高适、李白为主角,用48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描绘出盛唐惊鸿一瞥的侧影。作为追光“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这部电影不仅成功,是因为附加在影片之上的诗歌、文化,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进入暑期档,国产动画《长安三万里》持续发力,总票房已突破12亿大关!好想偷偷潜入追光工作室内部,感受一下欢腾的氛围。实际上,《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不仅是由于电影本身,也是因为附加在影片之上的诗歌、文化,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味盛唐,展望大宋,期待“新文化”。 唐诗 《长安三万里》 中国人刻在DNA里的诗词通感,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同频共振。有人认为,诗歌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远了,但当走进《长安三万里》的影院时,我们仍然感到了振聋发聩的共鸣。
中国是一个以诗歌为信仰、以诗歌为时尚、以诗歌为生活方式的一国度,每个人跟诗歌之间的是表面隐秘、实则亲密。教科书中的詩詞“紙上得來終覺淺”,而當唐詩的大創作背景在大銀幕上得到藝術化處理,就成了一觸即發開關,一種基因啟動器。
中华民族历史观念是一种文字性的观念。一方面,我们是全世界唯一無間斷文明,有着上千年的無間斷史學傳統;另一方面,我國早於唐朝古建築,其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一些僅有五座。这说明,在這個國度裡,不是建築物留存著歷史,而真正承載歷史與記憶容器就是文字實體建筑已經破敗,但詩詞穿越千年愈久愈醇,无论金戈铁马之景还是歌舞升平之情,都跃然银幕之上。
那些長着“绣口”的詩人,一方面過著歷史裹挷下的普通個體的人生,一方又創造更加超拔的人生。正如《長安三萬里》中所說,“只要詩在,便長安就在”,在文字这一亘古留存の容器中,這歴史得到了最精妙,最完整留存。
宋詞 “新文化”第二部 《長安三萬里的續集》,作為「新文化」系列第二次開啓,更讓觀眾們對未來作品充滿期待。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即使不能見到電影版,但能夠通過書籍或其他形式了解和欣賞,那也是令人激動的事情。而我們也許會希望那位被選中的詞人的故事能夠永遠繼續下去,並且每一次看到它,都能夠找到一些新的意義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