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档期:从烂片的舞台到观众的反思
情人节,一个原本被视为浪漫与爱情的特殊日子,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却经常变成了一场悲剧。每年的这段时间,似乎总会有一些电影在这个档期中上映,这些电影往往是为了应景而制作,不仅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还时常被批评为“烂片”。这样的现象,让人们开始质疑:是不是真的有人傻、钱多、全球最惨?
2022年的情人节票房虽然达到了5.32亿,但豆瓣评分只有2.7分,这样的口碑倒数第一让人难以理解,为何这些影片能在这种档期取得如此高的票房。在此之前,《十年一品温如言》以1.43亿成为2月14日票房冠军,也是近八年唯一一个在情人节拿下票房日冠的纯爱情片。这样的数据显示出,尽管质量参差,但仍有观众选择观看。
春节档疲软的情形加之工作日高票房,可以看作是一种市场调控,有助于影院有效回血。但如果整个行业都只把情人节当做平安果、廉价玫瑰花这样的应景之物,那么很可能会形成“情人节看全年最烂电影”的印象。而对于脆弱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最不该让观众失望的是这些特别的档期。
过去十几年的 情人的夜晚,看过《北京爱情故事》、《甜蜜蜜》和《今夜在浪漫剧场》的那些幸运的情侣们,他们或许能够感受到那份浪漫和美好的回忆。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近11年的平均分只有4.9(不含未开分),这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里,只有国产片才能进入这个特别的空间。
今年的情人的夜晚再次引发了讨论,有的人认为这是主体消费目标明确的一种市场行为。但这正点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危机,即观众并没有培养出持续观看影片的心态。大多数支付者依然只是偶尔凑热闹,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受众。在春季和秋季的大型放映周期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看客”涌入,然后迅速离去。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影视内容缺乏深度了解,对于质量也不太敏感,只关注于仪式感和社交活动。
然而,这样的行为模式也导致了问题,因为它限制了行业发展,使得好作品难以获得足够的人气,而烂作品则能轻易地收割韭菜。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况,因为它削弱了行业自身竞争力,同时也使得投资者对未来更有怀疑心态。因此,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最终受害的是那些真正想享受艺术和文化的人们——即那些渴望通过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来提升自己心灵世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