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提升观众的电影鉴赏能力是极为艰难却充满挑战性的任务。降低他们的审美标准则相对容易,正如当前社会所反映的一样。”十年前,国产电影破亿的现象尚属罕见。《泰囧》成为首部突破十亿票房的国产影片后,现在已有95部国产电影达到10亿以上票房。这种情况激发了人们对票房讨论,并逐渐形成了关于“票房能否代表一部电影好坏”的热议。
吴京被认为是推动“唯票房论”的人。他两部作品,《战狼2》和《流浪地球》,分别以56.95亿和46.88亿的高额票房创下华语影史纪录,使得大众开始关注并且常常用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宣传力度、档期安排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而非仅仅依赖于这部影片本身的质量。
然而,尽管如此,有些烂片也能获得高票房,如《十年一品温如言》的例子。这些案例说明了只有口碑型才能通过高票数证明某个影片质量良好,而冲动型、无奈型或上当受骗型则不一定如此。
华语市场中,有四部评分低于6分但仍然取得45.24亿元到22.37亿元间广泛接受度较高(甚至超越7分)的烂片。而五位评分超过7分且口碑优秀(即口碑型)的大作,其收入从57.75亿元至50.36亿元不等。在这些九个案例中,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性:冲动型(如《前任3:再见前任》、《战狼2》)和口碑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_]通常与情绪共鸣或影响力有关;无奈型(如《唐人街探案3》)往往涉及报复性消费;上当受骗型则是因为期待而产生的误导。
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讨论同样适用,《教父》(投资600万美元,以9分评价完结,全球总计2,4500万美元收获)与《速度与:特别行动》(国内14,340万人民币,全球累计7,5900万美元)的成功故事表明,只要一个项目触碰到了公众的情感,就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回报,但这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是一件艺术杰作。
王家卫制作过多次遭遇失败但最终成为了国际知名导演的事实证明,即便面对经济上的失败,一些艺术家仍然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心灵深处作品。因此,在衡量一项艺术成就时,我们应该避免单纯地使用商业表现作为唯一指标,因为这样做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如创新、技术进步以及对人类经验进行新的解释和表达。
最后,不应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普通观众,他们享受的是直接体验,而不是追求精致细腻的手法。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观众对于电影欣赏水平,那么我们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努力去培养这一点——这是一个既困难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努力,那么简单地依赖于短期内的人气或者短暂兴奋就会继续占据主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