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刻指出:“提升观众的电影鉴赏能力,这是一项极为艰巨但又充满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必须投入巨大的努力,而不是轻易降低标准,因为现在正是如此。”十年前,票房突破十亿人民币还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泰囧》成为首部国产电影实现这一壮举后,现在已经有95部国产影片达到了10亿以上的票房。这不仅开启了人们对票房的广泛讨论,也使得“唯票房论”的流行趋势日益增强。
吴京是这股风潮的倡导者。他在2017年的《战狼2》中取得了56.95亿的人民币票房,在2019年的《流浪地球》中再次刷新记录,获得46.88亿的人民币收入。这两部作品创造了华语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纪录,让大众开始关注和讨论电影的票房,并且很多时候,他们会用这个数字来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有些烂片也能在首映日就破亿元,但这并不代表它们质量上的高下。
因此,根据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分为冲动型、口碑型、无奈型和上当受骗型。例如,《唐人街探案3》的成功并非因为它本身优秀,而是在疫情期间人们报复性消费的一种表现。而另一方面,《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则证明了一些观众选择看的是他们真正感兴趣而非预期中的商业大作。
同样地,对于外国市场来说,一些著名影片,如《教父》,凭借其卓越的情节和制作水平,即使投资较低,也能够获得大量回报。而另一些像《速度与:特别行动》,即便口碑不好,但仍然能够获得高额收入。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所有高票数都意味着好的作品。在某些情况下,就像王家卫这样的艺术家,其作品虽然未能立即吸引大规模观众,却因其深度和美学价值被后世所尊重和模仿。所以,说到底,用单纯的票房来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是太过简化,它无法完全反映出品质或艺术价值。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观众对于值得观看内容的心理需求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简单,只要让他们感到愉悦、感动或者满足,那么该片就是成功的。而提高他们欣赏不同类型电影能力,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这确实是一个既困难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