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票房成绩,不仅是因为这部电影本身,也得益于它附加的诗歌、文化内涵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融合。作为追光“新文化”系列第一部,“小长安”以高适和李白为主角,通过48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生动地描绘了盛唐的一瞥。进入暑期档,《长安三万里》持续发力,总票房已突破12亿大关,这无疑是中国影业“新文化”浪潮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一起回味那远古时期的风华,与现代文明进行对话。在《长安三万里》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与诗歌之间不解之缘。中国是一个以诗歌为信仰、时尚、生活方式的国度,每个人与诗歌之间都是表面隐秘而实则亲密。
中华民族历史观念极其重视文字。一方面,我们拥有上千年的连续文明史;另一方面,我国早于唐朝古建筑,但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仅有五座。这说明,在这个国家,历史并非由建筑留存,而是通过文字来承载和记忆。而那些用“绣口”的才子,他们虽然生活在历史裹挟之下,却创造出超越时代的人生。
《今日影评》发起了一项投票活动,以确定观众最期待词人的角色。苏轼领先,其次是李清照和辛弃疾。苏轼不仅才学横溢,而且具有戏剧性的冲突,他与王安石的情感纠葛足以构成一部电影。他既是豪放派代表,又能婉约作对,是一个复杂多面的才子。
李清照,即使她被归入婉约派,也写出了震撼人心的话语。她勇敢地跳出传统女性角色,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在不同阶段,她留下的作品反映了她的年龄和时代印记,从狂妄到哀伤再到坚定,她的人生旅程丰富多彩。
新文化浪潮正在提倡文化自信,“新文化”不仅限于追光工作室,更成为电影市场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在贺岁档中的《满江红》,尽管岳飞没有出现,但他成了这首词。当我们用心吟诵这首词,我们就成为了岳飞,这就是文化力量所展现出的魅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妖猫传》的极乐盛宴、《觉醒年代》的壮阔篇章、《庆余年》的斗争场景等都使用了大量诗词元素,使得这些影视作品更加精彩纷呈,以此寄托情感达意已经成为常见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