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刻指出:“提升观众的电影鉴赏水平是极为艰巨的任务,而降低这一标准则相对容易。正如今天的情况,提高观众的电影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是一项挑战性极高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十年前,当徐峥在《泰囧》上映时,票房破亿依然是一项不易的事业。而现在,有95部国产影片已经成功突破了10亿票房大关,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票房讨论,并逐渐将“唯票房论”推向高潮。
吴京作为这个现象的一个标志,他以《战狼2》和《流浪地球》的巨大商业成就,让人开始重视并常常以票房来衡量电影质量。不过,实际上,只凭票房不能全面评价一部电影,因为有时候,它甚至可能与作品本身质量无直接关系。比如,《十年一品温如言》,即便评分只有2.7分,也能首日破亿,这说明档期和宣传活动对于某些影片来说影响力更大。
华语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类型的票房表现:冲动型、口碑型、无奈型和上当受骗型。在这些类型中,只有口碑型能够通过其高昂的票房反映出一个好片;而其他三种情况,则无法简单地用ticket sales来判断其价值。例如,《唐人街探案3》、《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功夫瑜伽》的烂片之名,其实仅仅是因为它们利用了优越的地缘优势和强大的宣传机器,最终获得了大量观众投入,从而导致了较高的销售额。
另一方面,有些好的影片,如《长津湖》、《你好,李焕英》,由于自身原因或外界因素(如疫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没有问题或不足之处。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因此,即使某部影片获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它仍然可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比如缺乏创新精神或者忽视艺术性的发展等。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环境,对于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好的电影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心理深度以及艺术追求,而不是单纯依赖于短期内的一次性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数字,更要去探索那些真正构成一个优秀作品核心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