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热衷于博物馆:探索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然之美的流浪地球影评
在陕西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游客们聚焦于鼓文化展,沉浸在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中。新华社记者拍摄 当前,年轻一代中的“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每日增加更多年轻人分享他们在博物馆体验的心得感悟,而线下打卡展览和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了他们休闲、社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据《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00后青少年对观看关于博物馆的视频有着特别大的兴趣,他们占比其他年龄段青少年比例更高。而关注并参与这些活动的人群中,大约50%是18到30岁之间的人。
除了密切关注线上的动态,年轻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实体的博物 馆。这一点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院发布的数据支持,在2021年的记录中,有超过半数观众是35岁以下。在2022年的问卷调查中,对于那些参与问卷调查的154所高校中的992名大学生来说,其中有89.72%的人曾经参观过一个或多个博物馆,并且42.04%的人每年至少去一次。
热衷于参观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与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其他形式相比,这些活动往往物美价廉;环境通常充满韵味而且氛围浓郁;室内不受天气影响。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将周末或假期用来探访各大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并讨论交流之后,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精彩照片,并带回一些文创产品——这种“利好”促使许多人爱上了“看展式社交”。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如武汉大学的大三学生李易展,他说:“一个博 物库就是一所大学。”很多青年进入了这些机构,是为了探索历史与文化背后的魅力,为自己补充精神上的“营养餐”。有些人则希望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心脏和其深厚底蕴,“如果我想了解一个城市,我一定会去它最重要的地方看看。”
对于杨子尧这样研究生,他表示:“专业课上讲述过甲骨文和竹简,但直到见到真品,我才发现它们真的不一样。”他被文物背后的故事所吸引,那些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他感到震撼。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一学生杨子尧的话,“看到那些东西,我总是忍不住想象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古董。”这样的情感体验,让许多青年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走进那些富含历史信息的地方寻求答案。
然而,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担忧:是否仅仅因为追求潮流或者简单享受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是否真正学会了什么,或只是浅尝辄止?史吉祥教授认为,要真正吸引青年,将需要加强对文物学术研究,同时提供深入挖掘阐释,以超越单纯追求数量指标的手段。他警告说,一些技术手段虽然刺激眼球但未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展示品背后的背景知识,如果只停留在形式上,就可能成为浮夸无效。
总结来说,无论是AR/VR技术还是拍照打卡区,或是在夜间开放及主题活动,都应服务于内容,而不是取代其核心功能——即向公众传播文物知识。互动性体验应该旨在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意识,而非只是娱乐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