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更在于它所附加的诗歌、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作为追光工作室“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小长安”以高适、李白为主角,用48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来描绘出盛唐惊鸿一瞥的侧影。
进入暑期档,《长安三万里》持续发力,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心灵与票房。好想偷偷潜入追光工作室内部,感受一下欢腾的氛围。实际上,这部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它巧妙地将传统唐诗融入到现代动画中,使得古今交汇,共振心灵。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味盛唐,展望大宋,期待“新文化”。唐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像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同频共振。在《长安三万里》的银幕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与诗歌之间那份奇妙相遇。
中国是一个以诗歌为信仰、以诗歌为时尚、以诗歌为生活方式的国家,每个人与诗歌之间都是表面隐秘、实则亲密。教科书上的课文只是冰山一角,而当这些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情感在大银幕上得到艺术化处理,就成为了启动基因开关,一触即发。
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文字性的。一方面,我们拥有无间断文明,有着上千年的无间断史学传统;另一方面,我国早于唐朝古建筑,但迄今保存下来的不超过五座。这说明,在这个国度里,历史并不是由建筑留存,而真正承载历史和记忆的是文字。实体建筑已然破败,但那些穿越千年的词句,如金戈铁马之景,又如歌舞升平之情,都跃然银幕之上了。
那些拥有“绣口”的词人,他们过着被历史裹挟普通个体的人生,同时又创造出更加超拔的人生。在《长安三万里的》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有了这首词,那么这里就永远是我们的。”在文字这一亘古留存容器中,历史得到了最精妙最完整留存的一刻。
宋词 “新文化”第二部 《今日影评》发起了一场关于谁才是最期待词人的投票活动,以苏轼居冠,其次李清照和辛弃疾紧随其后。苏轼,他不仅才学横溢,而且身上的戏剧冲突也充满看点。他和王安石这样的死敌兼知己,或许站在不同的集团,却总能激发出更多可能。而他的豪放婉约同时显现,无疑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型才子佳人之一。
纵观中国古典文学史,大多数都是男性故事,因为社会分工与教育倾斜女性被封印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训中。但李清照,她勇敢地挑战这些束缚,用她的才华和名头压倒两任丈夫,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用青春写出了狂妄;用年华写出了哀愁;用晚年写出了决绝。她的事迹如同一曲旋律,将她从那个时代拉出来,让她成为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的大女主角。
而对于未来,《新文化》的下一步是什么?或者说,对于宋代来说,是哪位词人的故事将会成为新的传奇?这或许就是接下来我们要等待的一个答案吧!
总结来说,《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不仅凭借自身,也凭借其附加元素,如深厚的地球文学遗产,以及对现代电影制作技术的一种结合。如果你曾经沉浸其中,那么你一定感觉到,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更像是打开一种全新的视界——一种通过时间空间跨越,与过去交流沟通的心灵旅程。你是否愿意再次踏足那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呢?